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王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王源(1648~1710)字崑繩,清直隸大興人。其父王世德為明朝將領,於北京城陷落後攜二子居住在揚州和寶應一帶。源少時與其兄潔曾向梁以樟研習宋學,又向魏禧學古文,唯源志不在宋學而好學習前代典要及關塞險要攻守策略,常自比放諸葛亮、陳亮。他嘗繪製中國地圖〔輿圖指掌〕,並著有〔兵法要略〕,主張應依照天下大勢和敵我力量的比較,制定戰略;依據客觀形勢所需來改變戰術,而制定軍事計畫時,尤須了解地理、地形條件。由此可見王源的思想頗為務實,惜無機會付諸實現,只能作一文人。
  王源在四十多歲時遊歷京師,公卿爭相與他結交;曾與萬斯同訂定〔明史稿〕,其中〔兵志〕即為王源所作。他四十六歲中舉人,只是為生計打算,因忠於明朝,故不應禮部考試;此後或為官吏作幕僚,或在富人家任教。他與劉獻廷結為好友,於討論天道、人事、政經、軍事等古今盛衰得失上特別契合,可惜不久劉獻廷去世。王源於五十三歲時至北京開館傳經,講授孔子之道,結識李塨,並討論過李塨所著〔大學辨業〕,因此進而欣賞其師顏元的明明德、親民之道,於是他在五十六歲時由李塨引薦拜顏元為師,效法其寫日記,建立省身錄,藉以糾正自我的行為得失,習禮終日,言行端肅。
  王源的哲學思想繼承顏元,反對以「太極為無、太極生於無」的觀點,提倡實學,反對虛浮之風。他認為理學是偽學,只對社會生活起消極作用。又批評王守仁心學與佛教相糾雜,並批判佛教的禁欲主義,正面指出「飲食男女,生人之大欲存焉」及「王道所以本人情,萬世可行也」,落實在經世致用的層面,把「生民遂,人才出,國日富,兵日強,禮教行而異端熄」,當做是實學的基本內容。王源全部文稿彙印為〔居業堂文集〕;另著有〔平書〕,是治國安邦之作,由李塨加以注釋;又著有〔讀易通言〕及〔或庵平春秋〕。
  總上可知,王源留意政治、經濟與軍事兵法等經世實學,不喜歡理學及佛教的虛浮之風,直接上繼孔門經學致用的傳統,而特別重視禮教的作用,可說是清代初期重要的儒學思想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王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