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王道 - 教育百科
ˊ
ˋ
wáng dà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dào
解釋:
  1. 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
    【例】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就是王道思想的發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王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霸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dào
解釋:
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書經.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歎鳳,臨衢而泣麟。」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dao
解釋:
北平方言:(1)指性子猛烈、劇烈。(2)指蠻橫、霸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王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王道」是中國古代理想的道德政治;最初語見〔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意即天子若欲為諸侯共主,則需不偏不黨,正直無私。以後王道遂成為先秦諸子,尤其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王道與「仁政」、「德治」同義,孔子雖未曾明言「王道」,但是力倡仁政、德治,盛讚堯舜禹之為君,以其大公無私,戮力從公。〔禮記.禮運篇〕中孔子也曾勾勒理想的政治藍圖為「大同世界」。孟子則「言必稱堯舜」,明王霸之別,如〔公孫丑上〕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必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王者發政施仁,以德服人;霸者攻城掠地,以力服人。二者不同,判然別矣。
  荀子承續孔孟之說,在〔王制〕、〔王霸〕諸篇詳論王道、霸道、疆道之別,以及王者之制法。首先王者以仁義禮法立國,霸者以誠信威力立國,疆者以侵略攻伐立國,如〔王制篇〕中說:「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屬國),疆奪之地。」「知疆大者不務疆也。慮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是知疆道者也。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然後漸慶賞以先之,嚴刑罰以糾之,存亡繼絕,衛弱禁暴,而無兼并之心,……是知霸道者也。」「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王霸篇〕別說:「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面亡,……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湯以毫,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濟義矣。」「德雖未至也,義雕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與國信之,雖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無它故焉,略信也。」「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藄之而亡,……無它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簡而言之,王者以德服人,以義立國;霸者以力服人,以信立國;疆者亦以力服人,以攻伐立國;危者以利誘人,以權謀王國。因此為政者應謹慎選擇施政之道,與輔政之士,〔王霸篇〕中說:「故與積禮義之君子為之則王,與端誠信之士為之則霸,與權謀傾覆之人為之則亡。」得人者得國,失人者失國,豈可不慎。
  其次在〔王制篇〕中,荀子並詳論王者及其制法:「王者之人,飭動以禮義,總斷以類,明振毫末,舉措應變而不窮,夫是之謂有原」,意即王者謹於禮義,善於推理論事,明察秋毫,應物不窮,可為深知為政之本。「王者之制,通不過三代,法不貳後工,……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亦即王者以三代之道,後王之法制定車服禮器、人徒宮室的儀度。而「王者之論,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尚賢使能,而等位不遺;折愿禁悍,而刑罰不過,……夫是之謂定論,,在說明王者用人拔才的原則;「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還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僻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夫是之謂人師,是王者之法也。」(參見「人師」)則在說明王者之施政。質言之,王者以德服人,以禮治人,以才取人,讓政施仁,所以天下歸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王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反詞 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