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玩火自焚 - 教育百科
ˊ
ˇ
ˋ
ˊ
wán huǒ zì f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huǒ zì fén
解釋:
  1. 比喻做具有風險或壞事的人最後終將受到懲罰。語本《左傳.隱公四年》。
    【例】他若再如此胡作非為,終有玩火自焚的一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玩火自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huǒ zì fén
解釋:
比喻做壞事的人最後將自食惡果。語本《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玩火自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huǒ zì fén
釋義:
玩火的人,反倒燒死自己。比喻盲動、蠻幹的人最後將自食惡果。語本《左傳.隱公四年》。
△「治絲而棼」、「眾叛親離」
典源:
《左傳.隱公四年》公1>問於眾仲2>曰:「衛州吁3>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4>也。夫州吁阻兵5>而安忍6>。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7>,難以濟8>矣。夫兵,猶火也,弗戢9>,將自焚也。」 〔注解〕 (1) 公:指春秋魯隱公。 (2) 眾仲:春秋魯國大夫。 (3) 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庶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4) 治絲而棼之:整理絲線不找頭緒,反而越整理越亂。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見「治絲而棼」。 (5) 阻兵:仗恃著強大的軍力。阻,依恃、憑仗。 (6) 安忍:安於做殘忍之事。 (7) 眾叛親離:眾人反叛,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見「眾叛親離」。 (8) 濟:成功、達到目的。 (9) 戢:音ㄐ|ˊ,止息。
典故說明:
據《左傳.隱公四年》載,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ㄒㄩ)弒兄奪位,多數大臣百姓都不贊成他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以此為名,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但四國聯軍連續打了五日,都無法攻入鄭國城門,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大夫眾仲說:「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理絲線卻不先找出頭緒,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州吁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總有眾人反叛,親信背離的一日,他的計謀顯然難以得逞。況且用兵就像是玩火一樣,如果不知節制,終究會引火上身,燒死自己。」後來,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果然如眾仲的預言般,州吁最後真的害死了自己。後來「玩火自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盲動、蠻幹的人最後將自食惡果。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盲動、蠻幹的人最後將自食惡果。
使用類別
用在「自取其禍」的表述上。
例句
  1. 玩火自焚的軍事狂人,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2. 你再不聽我的勸告,一意孤行,最後只會落得玩火自焚的下場。
  3. 他不聽老師的勸告,一再怙惡不悛,終於玩火自焚,被學校開除。
  4. 心存僥倖、執迷不悟的歹徒,最後必定會玩火自焚,難逃牢獄之災。
  5. 雖然他家財萬貫,但沉溺於燈紅酒綠的生活,難保不會玩火自焚,斷送一片美好前程。
書證:
無書證
辨識:
近義成語
自取其咎自食惡果作法自斃作繭自縛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玩火自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