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壓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vironmental Stres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環境中的事件或力量威脅到人的生存與幸福、影響人的各種系統的正常運作時,我們稱之為環境壓力。早期的壓力研究著重在壓力的生理層面。Selye指出人的身體對環境威脅會產生警戒、抵抗與疲憊等階段性的反應。但其實壓力的生理和心理面向是無法分割的。
  壓力的心理面向著重在對壓力源所做的解釋在壓力反應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視某一壓力源為具有威脅性的、有害的或是具有挑戰性的,乃受到下列因素影響,例如對於壓力源的態度、過去的相關經驗以及對於可能的後果的瞭解。按著我們會評估個人或群體應付壓力的資源、策略及其效果。應付壓力的方式可以採取行為控制或心理適應的形式。人們可能採取直接的行動以改變他和周遭環境的關係。例如加裝雙層玻璃以隔絕戶外的噪音或打開冷氣以降低室內的溫度。人們也可能採用一種調適自己情緒與認知的適應方式。例如吃安眠藥、試著放鬆自己的情緒、或集中注意力於所從事的工作以應付噪音。
  但是一個人若無力控制壓力狀況,覺得他的反應並不能改善結果,就會產生無助的感覺。無助乃缺乏動機去回應外界狀況,在認知上覺得行動並不能影響結果,並且在情緒上感到沮喪。若個人對此失敗所做之歸因,是內在、穩定、全面性而重要的,則會更加深無助的嚴重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境壓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