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成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at of Form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最穩定的單質生成1莫耳化合物時所引起的熱量變化。在25℃、1大氣壓下的生成熱稱為標準生成熱。例如:在此條件下,氮和氫生成1莫耳的氨時,其生成熱為-11.04仟卡。由元素合成化合物時的焓變化量。這些元素通常是在1atm,以常溫的穩定狀態為標準狀態。例如:處於25℃的生成熱表示為H°f,298。通常表示標準狀態的意思。生成熱大多數不能直接從元素生成化合物時的反應熱求出,如果是有機化合物時,將燃燒熱與CO2(g)以及H2O(1)之生成熱組合起來,再利用黑斯定律(Hess's law)求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成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heat of formation
作者: 顏政雄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一物質之活性(activity)為 1 時,稱為此物質在任一溫度之標準態(standard state)。從元素態生成一莫耳之物質的熱變化,稱為該物質之生成熱。標準生成熱(standard heat of formation)為反應之所有物質當其活性均為1 時之生成熱,例一莫耳甲烷在25°C時之標準生成熱:
  
  化合物之生成熱,可由元素態直接生成化合物時,測其反應熱ΔH得;亦可由包含此化合物之諸反應熱而計算其生成熱。生成熱之值示於表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成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