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界樁 - 教育百科
ˋ
jiè zhuā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zhuāng
解釋:
樹立在交界處做為分界標誌的樁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界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undary monumen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標示不同屬性或各別權利範圍土地周圍之界址,於實地埋設樁位,作為永久標誌,以明地界,杜絕經界糾紛,便利公私權利義務之行使,此等樁位,稱為界樁,或稱界標。凡辦理地籍測量、土地重劃、區段徵收、工業用地整理、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土地使用分區以及土地複丈等地區,均應埋設界樁,以符規定。界樁有水泥樁、塑膠樁及鋼釘等三種,於頂端刻記十字,以示點位,側面或頂端(鋼釘)鐫刻土地界標字樣,以資識別。界樁之選位:諸如邊界轉折點,兩線之交點,以及山脊、山坳與明顯之地物點等處,均宜埋設樁位,總之,選位基準以鄰樁之連線能正確顯示土地界域為原則。西德瑞士將界樁分為樁頂、樁莖、樁根三段組合埋設,縱使樁頂樁莖被毀,樁根仍在,有助界樁之復原,值得參考、推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界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