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番鵑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番鵑普遍棲息於海拔500公尺以下空曠,但有厚密矮木,草叢及甘蔗長高過人之甘蔗田裏。以昆蟲和蜥蜴為主要食物。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蛋3~4枚,白色,無污斑。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番鵑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杜鵑科
腳趾型: 二趾向前,二趾向後﹝對趾足﹞
棲所環境: 草叢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bengalensis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科名: CUCUL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Centrop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鵑形目
拉丁目名: CUCULIFORMES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番鵑
英文名: Centropus bengalensis lignator
描述:
體長39cm。繁殖羽身體大致為黑色而有綠色光澤,尾羽末端羽緣黃白色,背、翼橙栗褐色,覆羽羽軸白色,呈縱斑狀。喙黑色。非繁殖羽全身大致為栗褐色,羽軸黃白色,呈放射狀縱斑。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褐色,有多道黑色橫斑,外側尾羽黑色。下胸及腹部淡黃色,腹側有褐色細橫斑。喙黃褐色。腳黑色,後內趾的爪甚長。
分布:
廣布於整個東洋界,西起印度,東經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華南、海南島、台灣、菲律賓、印尼群島。台灣全島廣布於平原與丘陵,離島蘭嶼也有紀錄。
作者: 林文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