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瘡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10 畫 = 15 chuā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如:「頭瘡」、「膿瘡」、「惡瘡」。
  2. 創傷、外傷。如:「刀瘡」、「瘡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āng
解釋:
  1.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
    【例】頭瘡、膿瘡、惡瘡
  2. 創傷、外傷。
    【例】刀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āng
解釋:
[名]
1.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如:「頭瘡」、「膿瘡」。《政和證類本草.卷一一.草部下品》:「五毒草,味酸、平、無毒。根主癰疽惡瘡。」
2.創傷、外傷。如:「刀瘡」。《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的總稱。
    例如:痔瘡 tī-tshng、疳瘡 kam-tshng(潰瘍、梅毒)。
音讀: tsh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粒仔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