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百科全書 - 教育百科
ˇ
ˊ
bǎi kē quán sh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i kē quán shū
解釋:
  1. 普遍搜羅各門類的知識,用分別條目的方式加以簡明介紹的工具書。內容有綜合性的、專業性的、國家與地區的,還有專為兒童寫的。體例上,有分類編排的,也有按條目的英文字母或中文筆畫順序編排的。我國古代類書,如宋朝的《太平御覽》、明朝的《永樂大典》等,都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
    【例】百科全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百科全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i kē quán shū
解釋:
一種工具書。搜羅重要資料,分門別類,用簡明文字敘述,以方便查索取閱。或取程度體裁相關的科學書籍若干種,彙刊為一編的書籍,皆稱為「百科全書」。百科全書與中國類書的觀念相似,但類書編纂以集前人之見為主,而百科全書則每條完整,將原始本末,完全敘出,使讀者可以得到有系統,較完整的概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百科全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cyclopedia
作者: 楊龍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百科全書」始於一切哲學研究的彙編;現在通指蒐集各科學問相關的名詞與學說,經過分類整理後,加以文字說明而成的參考資料,或彙整一些書籍,綜合起來,亦可稱為百科全書。百科全書之希臘字原義是指教育內容範圍內的知識,亦可廣義的指一切學問知識。百科全書裡呈現的是過去與現在人們所發現、創造的事實和理論,這些知識也是經認可為正確無誤的。
  百科全書的種類相當多,有些為兒童,有些則為成人而編寫;有些內容知識限於某一類科,有些則廣泛陳述各科。百科全書雖源自於西方,但中國也有明代所編的〔永樂大典〕和清代所編的〔四庫全書〕。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首先致力於百科全書,故也被尊稱為百科全書之父。隨後法羅(Marcus Terentius Varro, 116~27 B.C.)在西元前以「學識」(Disciplinarium)之名出了九冊關於藝術與科學的百科全書。西元一世紀初有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23~79)出版的十七冊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全書。印刷術發明使用後,百科全書的出版也日益增加;到一五四一年林葛爾堡(J.F. Ringelberg)首先以「百科全書」為名;一七○四年哈里斯(John Harris, 1667~1719)首先以英文出版物理、數學方面的百科全書。此書以英文字母為順序將相關知識排列,此後以字母順序來排列的方式遂成了百科全書中常用的編輯方法。英國自一七六八至一七七一年已出版了〔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首版;美國的〔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首版則自一八二九至一八三三年共出了十三冊。現在百科全書種類繁多,已成圖書館必備的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百科全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Encyclopedia
作者: 呂燕燕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人類的所有知識,分門別類地釐訂為許多條目,用簡要的文字敘述,再依特定方式排列,以便檢索的參考工具書稱為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一詞係譯自英文Encyclopedia,而英文此字又源自希臘文""En"" ""Kyklios""及""Paideia""3字,""En""就是「在...之內」,""Kyklios""為「環或圓形」,""Paideia""為「教學或教育之意」,總合起來就是將所有學術環繞在內之意。1559年德國人斯卡力奇(Paul Scalich)是首位採用Encyclopedia一字作為書名者,然此字在當時的用途較偏重教育或哲學上的釋義,它被廣泛地用作書名,意指包涵人類所有知識的參考工具書,乃是20世紀的事。百科全書始自何人,迄今尚無定論,唯多數學者認為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為百科全書之父,但他並沒有真正的傳本留下來,直至西元1世紀,羅馬作家畢利尼(Pliny the Elder)所寫的〔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才是今日西方各圖書館中最古老的百科全書。自此,百科全書漸次發展,其體制由早期的按分類法編排,演變為今日之按款目字順排列。現代化的百科全書,根據克力森(Robert Collision)的說法,應具備10項原則:(1)以出版國語文寫出;(2)內容依字母順序排列;(3)款目皆由專家撰寫;(4)聘請各科專家作為專任或兼任的編輯;(5)應包括有仍在世之名人傳記;(6)應附有插圖;(7)在重要論題或較長論題之後,應附有書目;(8)應有人名、地名或主題的分析索引;(9)應出版補編,以保持資料的新穎;(10)內文應有足夠、合宜的「見」及「參見」書目。
  百科全書可說是參考書的骨幹,因為一般淺顯的參考問題,幾乎都可由此求得圓滿解答;至於較專門性的問題,亦可先由百科全書求得各主題之基本概念,再從其參考書目作更深入的探討。百科全書種類很多,依收錄範圍可分為一般性及專科性兩種;依適用對象,可分為成人、青少年及兒童3種;依其冊數的多寡,可分為單冊式及多冊式兩種;依其文字長短,可分為字典型及論文型兩種。百科全書為保持其資料之新穎性,須不斷增修,其方式有3:(1)全盤修訂;(2)活頁式修訂;(3)經常修訂。大部頭之百科全書,常採用發行年鑑或補編之方式,以為日後增修之依據。
  我國的類書,歐美學者認為是百科全書之一種。其實,兩者仍有差別。唯百科全書一詞出現於我國,是在清末明初之際,由王言倫等在民國8年(1919)所編的〔日用百科全書〕。其後14年有〔中文百科全書〕,25年有〔中國文學百科全書〕,政府遷臺初期,無甚進展,至64年以後,專門百科全書漸多,惜多未達到克力森所開列應具之條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百科全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百科全書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百科全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