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相對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g duì lùn
解釋:
論時和空相對的物理學說。二十世紀初由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提出,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物理上量度的過程注意到光速並非無限大。相對論修正了牛頓以來對空間、時間、引力及運動規律永恆不變的看法,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對物理學、天文學等方面有莫大貢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相對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lativity
作者: 黃敏章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相對論可分為兩種,一是狹義相對論,整體的慣性座標系統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可定義的;另一則是廣義相對論,由物於曲率的呈現,在廣義相對論中僅能定義局部的慣性座標系統。此兩種理論皆由愛因斯坦所發展出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相對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