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真菌 - 教育百科
ˋ
zhēn jù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 jùn
解釋:
真核生物的一群,菌體由單細胞或為多細胞由菌絲組成,具有細胞核,但缺乏葉綠素,不能行光合作用。通常以腐生或寄生在其他物體上,靠菌絲體吸收外界現成的營養物質維生。種類繁多,大部分能產生孢子。分布廣泛,常見的如酵母菌、黴菌、蕈類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真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ngi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群異營性,不會進行光合作用之微生物。分解死亡的或活的有機體以吸收營養,細胞由幾丁質所構成的細胞壁被覆。多數真菌由菌絲形成菌絲體構成其體型(酵母菌為單細胞者例外),並可由菌絲產生孢子以完成有性或無性繁殖。
  真菌可分為三大綱,包括接合菌綱(如麵包黴)、子囊菌綱(如酵母及囊菌)及擔子菌綱(如蕈類)。有些真菌是嚴重的植物病原菌,有些則為重要的食品醱酵菌及食用菌。許多真菌參與生物遺骸或有機物質的分解過程,因此加速自然界中物質的循環利用。在廢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中,若絲狀真菌生長過快易造成膨化現象,而使得活性污泥無法沈降,處理效率不彰之情形。(趙嘉文,朗文英漢雙解生物學辭典,1994;吳聲華等,台灣高等真菌,199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真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