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知人則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知人則哲」就是能知人是大智慧;﹝尚書‧皐陶謨﹞記載,皐陶與禹討論治國問題,皋陶提出了「知人」與「安民」的主張,禹則加以補充說:「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是認為為政者首在知人,而知人的目的在安民。因為識人要有智慧,有知人的智慧才能善用人才,才能使才德的人居於適當職位,這樣的人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到了那個時候,百姓必然會懷念他的恩澤。治國以人才為首要任務,因為知人善任為安民的基礎。在上位的人能知人善任,使大小官員適才適用,各司其職,才能各盡其才,集天下之菁英,治天下之大任,必能登上昇平祥和之境。
  貞觀之治為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太平盛世,歷史學家多歸功於唐太宗的知人善任。太宗愛才若渴,用人能摒除私人情感的好惡,唯才是用,所以能夠獲得許多卓越的輔佐人才,唐太宗曾發出豪語:「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既有知人之智,又有用人之大量,因此在位期間,政績斐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知人則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