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硫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ˊ
部 + 6 畫 = 11 li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化學元素。符號為 。非金屬固態元素。為淺黃色結晶體。易燃,能直接與大多數金屬化合。可作為製造硫酸、火藥的原料,醫學上也可用來治療皮膚病。或稱為「硫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解釋:
  1. 化學元素。符號為S。非金屬元素。為淺黃色的結晶體,不傳熱、電,易燃,能直接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為製硫酸、火藥、火柴、硫化橡膠、殺蟲劑等工業原料,醫學上也用來治療皮膚病。 △硫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解釋:
[名]
(sulfur;sulphur,S)化學元素。原子序16。非金屬元素之一。為淺黃色的結晶體,不傳熱、電,易燃,能直接與大多數的金屬化合。工業上用來製硫酸、火藥、火柴、硫化橡膠、殺蟲劑等,醫學上也用來治療皮膚病。俗稱為「硫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lphu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S原子量32.06,原子序16,價電子數2、4、6,有四種天然同位素:32-33、34、36,人造放射性同位素:29-31、35、37、38。天然形態以硫化物和硫酸鹽存在,佔地殼的0.05%。有兩種安定的結晶物,斜方晶硫及單斜晶硫,以及多種次安定的結晶物。斜方晶硫又名α-硫,為琥珀色晶體,在常溫下安定,比重2.06,熱至94.5℃ 後,因有單斜晶硫形成,故變成不透明。單斜晶硫又名β-硫,為淡黃色、不透明、脆性、針狀晶體,在94.5-120℃ 安定,放久則漸變為斜方晶物,比重1.96,熔點115.21℃ 。硫不溶於水,微溶於醇、醚,溶於二硫化碳、苯和甲苯。在空氣中約261℃ 點燃,在氧氣中低於260℃ ,燃燒後成為二氧化硫,易與氫結合,低溫時會與氟、氯、溴結合,高溫時會與碳結合,與矽、磷、砷、銻、鉍在它們的熔點反應。與鋰、鈉、鉀、銅、汞、銀在冷時反應,與鎂、鋅、鎘在低溫時有輕微反應,加熱則更容易。不會與碘、氮、碲、金、白金、銥反應。用於製造硫酸、二硫化碳、亞硫酸鹽、殺蟲劑、塑膠、琺瑯、金屬與玻璃的接合劑、橡膠,製造火藥、火材,漂白紙漿、羊毛、絲、亞麻布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