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磚紅厚甲馬陸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磚紅厚甲馬陸Trigoniulus corallinus是中部地區(甚至全台各地)最常見的中、大型馬陸之一,身體為磚紅色,兩側各有一列淡黑色的斑帶,成體體長約5公分左右,清晨或黃昏時在植物公園的落葉堆或石塊堆成的花圃邊緣矮牆上常可發現,也常可看到正在橫越石板路的個體。由於體型較大,容易被一般民眾看到,因此在早晨常可見到被人踩扁的磚紅厚甲馬陸屍體,大家實在不必如此驚慌去除牠們,牠們其實是幫忙分解落葉,變成植物可用的有機泥土的益蟲呢!磚紅厚甲馬陸的生殖季節大概在夏季左右,七、八月時,早晨或黃昏都可以在植物公園裡較陰暗的石塊上或石牆邊,發現牠們正在交配。本種雖然常見,但在台灣直到2004年才被Dr. Zoltan Korsos紀錄發表。
知識 1:
腐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磚紅厚甲馬陸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拉丁科名: Trigoniulidae
中文綱名: 倍足綱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知識單元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節肢動物類
拉丁屬名: Trigoniul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corallinus
中文目名: 山蛩目
拉丁目名: Spirobolida
拉丁綱名: Dipl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磚紅厚甲馬陸
英文名: Trigoniulus corallinus
描述:
本種屬於是中型的馬陸,身體圓柱形,長約4-6公分。體色成磚紅色,腳也是紅色(其他種厚甲馬陸的腳多為白色)。尾部圓滑無明顯尖翹。
分布:
磚紅厚甲馬陸廣泛分布於全球,常出現於鄉間農田環境中,其散播方式可能與人為農作有關。在台灣主要分布於苗栗至屏東之間,尤其以中部地區極為常見。但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才被鑑定出確定的種名而列入台灣的馬陸名錄中。出現的季節大約在夏季,但偶爾會因不明因素而有大發生的現象,在電視新聞中便常看到磚紅馬陸在中部地區大量出現的報導。
作者: 臺灣生命大百科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