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神格與職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始於北宋的媽祖信仰,在宋朝時,歷經不同階段而日漸開展。第一階段僅隸屬於莆田地區的地方信仰,當地民眾視她為女神而崇拜,但信仰尚未廣傳。第二階段起自宋徽宗時,由於朝臣路允迪出使高麗,在海上遇風浪震盪,看見一女神護航濟舟,回京後奏陳皇上,賜下「順濟」為廟額,自此媽祖信仰由民間傳入宮殿。這個階段同時也是媽祖信仰開始向外傳播的時期,隨著官方賜封增加,媽祖的名聲和傳說也愈加流傳,例如高宗時封為「靈惠夫人」,之後又傳海寇犯境,媽祖顯靈協助平定,加封為「靈惠昭應夫人」。第三階段的媽祖信仰之所以普及化,除了官方賜下的封號之外,也來自於莆田人陳俊卿的大力推廣。由於陳俊卿當時身為宰相,地位顯赫,又獻地建廟,蓋白湖順濟廟奉祀媽祖,媽祖信仰因此確立其地位。
至南宋時,宋光宗年間,遭逢夏季大旱,傳媽祖救旱降雨,晉封為「靈惠妃」。此為媽祖首度晉升於王爵之列。宋寧宗時,金兵欲渡淮河侵犯,朝廷緊急調度福建舟師應援對抗,傳媽祖神威相助,合肥之戰大獲全勝,加封「顯衛」兩字。後來又遇海寇,媽祖又助其平亂,再加封「英烈」兩字。
此外,透過上述的封號,可看出宋朝對航海活動的關注,以及對海難、海寇的憂心。為增加國庫收入,宋朝大力推展海外貿易。由於海上活動的風險不可預測,隨著航海業的發展,被視為海上守護神的媽祖,地位逐漸提升。
知識 1: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神格與職能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與戶政相關的事---若有嬰兒出生,家人要到土地公廟登記戶口,並祈求土地公保佑小嬰兒平安成長。另外,若有親屬過世,家人也要到土地公廟報備一聲,直到下葬後再到城隍爺處報到。
商業活動---源自於古代的「打牙祭」,眾人相約一處進行交易互換,行前並祈求土地公保佑一切順利。因此不少商家都會在店內設置福德正神的神位,祈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在神靈體系中,土地公的位階屬於較低階的神明,相當於里長伯,負責的職務和民眾的日常生活貼近。可說是地方守護神,能夠保護鄉里或聚落,驅除入侵的外物,因此有「土地靈,虎豹不入境」之說。
處理的事項包括:農耕有關的事物---因農民希望土地公能幫忙看管農地、照顧農作物,正所謂「田頭田尾土地公」,保佑農業收成;
與陰間相關的事---一般在墓地的前方側邊,常會見到刻上「后土」的石碑,代表土地公。表示祂管理這座墓園。此外,由於土地公也是亡者的引路神,負責導引亡魂。此外,土地公還負責處理轄區內各種訴願請託,由於身兼里長及管區工作,因此成為社會雜務之神。
知識 2: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神格與職能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觀世音菩薩」原來自於佛教,傳入中國後成為民間普遍的主神,因此有許多的音譯名,俗稱「觀音菩薩」,在臺灣或稱「觀音佛祖」,顯示在地方上和佛陀相當,也脫離菩薩的形象,集合各種慈悲求世的理念,形成具民間特色的信仰文化。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慶典,分別為二月十九日的生日、六月十九與九月十九日的成道日與出家日,反映信徒對於觀音信仰的重視。
知識 3: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神格與職能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傳統的宗教信仰中,神明位階依序為大帝、尊王或聖王,以及王爺。王爺一般冠以姓氏,稱為某府千歲,其職責直隸天廷,由玉皇授命「代天巡狩」,故其府多稱為「代天府」,銜命下凡特配有三十六天罡(天兵)與七十二地煞(地兵),及五營神軍等(仇德哉 1981)。
知識 4: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神格與職能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