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爾摩沙山蛩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福爾摩沙山蛩Spirobolus formosae formosae模式亞種的所有特徵皆與「燕山蛩 Spirobolus bungii」相像,唯有顏色不同,本種為黑-紅色環。與亞種semiflavus的不同之處在於本種半圓形色環為紅色,及後生殖肢的telopodite的頂端延伸向下。活體通常為黑色,體節後緣具有紅色的半圓環,但第2體節的紅色環延伸向下,且頸節前緣及肛上板後緣為紅色。觸角及步足為紫黑色。亞成體的半圓環為紅色或橘色。浸泡過酒精後,一些標本的紅色半圓環變得不明顯;體節後部為深灰色,體節前部為白色,肛上板及側肛板為灰色。本種被驚擾時,防禦腺孔(ozopore)不常放出防禦的分泌物,反而時常會排泄。 本亞種為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主要分布於臺北縣、市境內,全年容易發現於臺北市士林區附近潮濕的地方。
知識 1:
腐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福爾摩沙山蛩
中文亞目名: 山蛩目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山蛩目
中文科名: 旋刺馬陸科(山蛩科)
中文綱名: 倍足綱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台灣分布地點: 臺北市
學域-大分類: 動物-節肢動物類
拉丁亞目名: Spirobolida
拉丁亞種名: formosae
拉丁亞綱名: Chilognatha
拉丁屬名: Spirobolus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pirobolida
拉丁科名: Spirobolidae
拉丁種小名: formosae
拉丁綱名: Diplopod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棲所環境: 一般平地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