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稀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7 畫 = 12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少的、不多的。如:「稀有」、「稀罕」、「稀奇」、「稀少」、「稀世珍寶」、「地廣人稀」。
  2. 不濃、不密的。如:「稀飯」、「稀薄」、「稀疏」。
  3. 極、甚。如:「稀鬆平常」、「山上落石把車子砸得稀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疏鬆、不稠密。
    【例】稀薄、地廣人稀、月明星稀
  2. 少、不多。
    【例】稀罕、稀有
  3. 很、非常。
    【例】稀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2.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4.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副]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