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端陽 - 教育百科
ˊ
duān y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ān yáng
解釋:
  1. 指農曆五月五日。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為紀念戰國時代屈原投江自殺,而有包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
    【例】端陽佳節是我國三大節日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端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ān yáng
解釋:
端午節的別稱。因端午的「午」屬陽數,故也稱為「端陽」。參見「端午」條。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雄黃酒》:「每至端陽,自初一起,取雄黃合酒晒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端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端午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端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