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節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qì
解釋:
  1. 時節及氣候,節氣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十五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遠近而變,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節氣分配十二個月。
    【例】節氣自古以來便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的關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節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qì
解釋: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古代曆家以冬至起每三十度(日)的十二個氣分配十二個月,稱為「中氣」;其餘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兩者合稱「二十四氣」,也稱為「二十四節氣」。參見「中氣」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節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節期】
對應華語: 節氣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節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eh-khuì/tsueh-khu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農曆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將每個太陽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並配合時令命名,以做為安排農業活動的參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節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節氣 相關客家語 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