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精舍 - 教育百科
ˋ
jīng sh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shè
解釋:
1.學舍、書齋。《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包咸傳》:「因住東海,立精舍講授。」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頗擬廬岑結精舍,倘容桐瀨登釣臺。」
2.清靜雅潔的房舍。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于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
3.寺院。因是精勤修行者所居,故稱為「精舍」。明.錢謙益〈客塗有懷吳中故人〉六首之二:「精舍繙經招淨侶,晴窗鬥墨趁閒身。」後泛指佛寺、道觀。唐.孟浩然〈晚泊潯陽望爐山〉詩:「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回顧金光洞主已失所在,遍視精舍迦藍。」
4.精神止宿之處。《管子.內業》:「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精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精舍」或稱「精廬」,是東漢時經學家私人講學的場所。有些經學大師門生眾多,所以精舍規模盛大,部分遠地而來的學生為能就近求教,便在附近賃屋居住,儼然形成一學術社區;唐、宋以後的書院制度或濫觴於此。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精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