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糊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9 畫 = 15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以粉狀的米、麥和水調成的稠狀物。如:「麵糊」、「漿糊」。
  2. 具有黏性而濃稠的食物。如:「芋糊」、「芝麻糊」。
  3. 黏貼。如:「糊紙盒」、「糊信封」。
  4. 不清楚、不明白。如:「迷糊」、「糊塗」、「含糊」。
  5. 燒焦、煮爛。如:「我把麵煮糊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以粉狀的米、麥和水調成的稠狀物。
    【例】麵糊、漿糊
  2. 具有黏性而穠稠的食物。通「餬」。
    【例】芋糊、芝麻糊
  3. 黏貼。
    【例】糊紙
  4. 不清楚、不明白。
    【例】糊成一片,看不清楚。
  5. 燒焦、煮爛。
    【例】我把麵煮糊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以米麥粉和水調成的稠狀物。如:「麵糊」、「漿糊」。
2.具有黏性而穠稠的食物。通「餬」。如:「芋糊」、「鱔糊」、「芝麻糊」。《西遊記》第六九回:「滑軟黃粱飯,清新菰米糊。」
[動]
1.黏貼。如:「裱糊」、「糊紙」。《老殘遊記》第七回:「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個破窗戶糊了。」
2.填飽肚子。同「餬」。《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自耕自食,儘可糊口。」
[形]
不清楚、不明白。參見「模糊」條。
[副]
燒焦、煮爛。如:「蛋煎糊了。」、「我把那鍋牛肉煮糊了。」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糊弄」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黏合封閉。如:「糊窟窿」、「拿一張紙把這條縫糊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可供黏貼的漿糊,也指具有黏性而濃稠的食物。
    例如:麵線糊 mī-suànn-kôo(用麵線熬煮而成的小吃,口感濃稠)、秫米糊 tsu̍t-bí-kôo(糯米漿糊)。
  2. [動] 塗抹。
    例如:目睭去予蜊仔肉糊著。Ba̍k-tsiu khì hōo lâ-á-bah kôo--tio̍h. (眼睛被河蜆肉糊住了。罵人看不清真相。);糊藥仔 kôo io̍h-á(抹藥膏)。
  3. [動] 黏貼。
    例如:你這款身體袂輸紙糊的。Lí tsit khuán sin-thé bē-su tsuá kôo--ê. (你這種身體好像用紙黏成的一樣。形容人的身體很差。);糊紙厝 kôo tsuá-tshù(黏製紙屋)。
  4. [形] 變成糊狀。
    例如:麵煠甲糊去。Mī sa̍h kah kôo--khì. (麵煮到糊掉。)
  5. [動] 強推、硬給。
    例如:我無愛的物件硬欲糊予我。Guá bô-ài ê mi̍h-kiānn ngē beh kôo hōo--guá. (我不要的東西硬要推給我。)
音讀: hô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