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羹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13 畫 = 19 gē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用肉、菜等烹煮成的糊狀濃湯。如:「肉羹」、「魷魚羹」、「花枝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ēng
解釋:
  1. 用肉、菜等勾芡煮成的濃湯。
    【例】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唐.王建〈新嫁娘詞〉三首之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ēng
解釋:
[名]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動]
一種烹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湯煮滾,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狀。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g
解釋:
[名]
不羹:地名。春秋時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陽縣東南。《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晉.杜預.注:「襄陽縣東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enn/k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
    例如:花枝羹 hue-ki-kenn。
音讀: k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芡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