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翠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ì niǎo
解釋:
動物名。鳥綱佛法僧目翡翠科。體長十五公分,比麻雀稍大。頭大,口喙直且長,呈黑色,基部橘紅色。背部為鮮藍色的毛,腹部為深橘色,頸、耳為白色。多生活於一千二百公尺以下的低山帶及平地,以捕食魚類為生。因擅長獵魚,也稱為「魚狗」、「魚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翠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翠鳥普遍棲息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河川、池塘、灌溉渠道之岸邊。以小魚、蝦及水生昆蟲為食物。在臺灣的繁殖期為3~7月,每窩產蛋6~7枚,蛋為純白色。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翠鳥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翠鳥科
腳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棲所環境: 沼澤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atthis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科名: ALCEDIN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Alcedo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佛法僧目
拉丁目名: CORACIIFORMES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翠鳥
英文名: Alcedo atthis bengalensis
描述:
雌雄鳥體色相似,喙大而尖,體型粗短,尾短。頭上為暗綠色,有鮮綠色橫紋及藍斑點,耳羽白色,腮、喉白色,背面寶石藍色。腹面橙黃色。雄鳥喙黑色,雌鳥下喙基紅色,腳紅色,眼黑色。雄鳥前額、頭頂、後頸為藍綠色及鮮藍色相間的橫紋,眼先煙灰色,上端有很窄的紅棕色前緣線;頰及耳羽淡紅棕色,延伸到後方為白色斑塊。翼綠色,肩羽及翼上覆羽綠色有亮藍色羽尖。背及腰為閃亮的寶石藍色,尾上覆羽則為較深的亮藍色,尾上深藍色。頦喉及頸部白色染有皮黃色,胸橙紅棕色,往翼下及尾下的部分漸淡。眼深褐色,喙黑色,嘴角紅色,脛及跗蹠紅色。雌鳥類似雄鳥,但是下喙為橙紅色、尖端黑色。幼鳥似成鳥,但背面色澤較暗、較綠,腹面色澤較淡,胸部羽毛有窄的煙灰色邊緣,喙部有白色尖端,脛與跗蹠最初為黑色。
分布:
全球分布於歐洲、北非、中東、中亞、南亞、東亞、東南亞、南洋群島及新幾內亞。台灣普遍分布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水邊。離島中的澎湖群島、台東蘭嶼與綠島、宜蘭龜山島、基隆彭佳嶼以及金門、馬祖列島都有出現的紀錄。
作者: 劉小如, 方偉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相關閩南語 釣魚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