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聽覺障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aring Impairments
作者: 王振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聽覺障礙」為身心障礙教育中之一類;乃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者。聽力損失的測定係以聽覺敏銳度為依據,通常利用聽力檢查,以評定個人聽力損失的程度,並以音量的單位「分貝」表示之。根據我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之規定,聽覺障礙依優耳障礙程度分為全聾與重聽兩類。凡聽力損失在九十分貝以上者為全聾;聽力損失在九十分貝以下者為重聽。重聽又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種:(1)輕度重聽者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未達四十分貝;(2)中度重聽者聽力損失在四十分貝以上未達六十分貝;(3)重度重聽者聽力損失在六十分貝以上未達九十分貝。
  聽覺障礙者在吵雜的環境中或聲音較低時有聽取的困難,若能配戴助聽器,則可改善其聽及說話能力。中度及重度聽覺障礙者,尚須接受聽能訓練及說話訓練。聽覺障礙學生通常安置在啟聰班或在普通班級就讀,部分時間至資源教室接受聽能及說話訓練。
  由於聽覺障礙對兒童之語言發展與學習影響甚鉅,有些學者依兒童失聰的時期分為先天性聾與後天性聾,其主要目的即在了解兒童是否在失聰前已有語言學習機會,因此這種分類對聽覺障礙兒童接受特殊教育具有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聽覺障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