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腓腸肌 - 教育百科
ˊ
ˊ
féi cháng j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éi cháng jī
解釋:
在脛骨的後旁,有腱,為屈伸腳跟之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腓腸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astrocnemius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解剖學名詞。與比目魚肌形成小腿三頭肌,俗稱小腿肚。起始於股骨內外側顆,經由脛骨後側,終止於足跟腱附著於足跟骨。是跨越雙關節肌(膝關節與足關節),影響兩關節的活動,促成足尖蹎立姿勢。其作用可上舉足部,並可伸展上舉於空中的小腿,此肌肉在小腿處分成兩大束,一束肌肉由下前外側通過足關節外側與前側,有足背屈的作用。另一束肌肉在小腿內側通過足關節內側,有足底屈的作用。如果腓腸肌過短,無法維持足部和小腿間直角的正常姿勢,則足部外觀形成下壓足的形態。因此必須拉高足部前方肌肉以保持正常足部外觀,引起小腿前側肌肉過度緊張而疼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腓腸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