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腳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ˋ
部 + 9 畫 = 13 jiǎ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2.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3.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4.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5.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6.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1. 人或動物的肢體中,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
    【例】赤腳、跺腳、馬腳
  2. 物體的基部、下端。
    【例】牆腳、桌腳、山腳
  3. →腳色
  4. 量詞。計算用腳踢、踹、踩等動作的單位。
    【例】連踢三腳、踹了兩腳、踩了一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名]
1.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手腳靈活」。
2.物體的基部、下端。如:「牆腳」、「桌腳」、「山腳」。
3.參見「腳色」、「腳本」等條。
4.量詞。計算用腳踢、踹、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踹了兩腳」、「踩了一腳」。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o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十二分夭壽跤骨跤模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