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膏 - 教育百科
播放
ˋ
部 + 10 畫 = 14 gā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油脂。如:「膏油」。
  2. 軟黏的半固體。如:「牙膏」、「藥膏」、「梨膏」、「枇杷膏」。
  3. 土地肥美的。如:「膏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解釋:
  1. 油脂。
    【例】膏脂、焚膏繼晷
  2. 濃稠的糊狀物。
    【例】牙膏、藥膏、枇杷膏
  3. 比喻恩澤。
    【例】膏澤
  4. 古代稱心臟與橫膈膜間的部位。
    【例】病入膏肓
  5. 美好的。
    【例】膏田沃野、膏腴之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解釋:
[名]
1.肥肉、油脂。如:「焚膏繼晷」。《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宗室傳.摑保傳》:「摑保洞腹見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為炙。」
2.濃稠的糊狀物。如:「牙膏」、「藥膏」、「枇杷膏」。
3.比喻恩澤。《孟子.離婁下》:「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於民。」
4.古代稱心臟與橫膈膜間的部位。如:「病入膏肓」。《左傳.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晉.杜預.注:「心下為膏。」
[形]
美好的。如:「膏田沃野」。《禮記.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注音:
漢語拼音: gào
解釋:
[動]
1.潤滑、潤澤。《詩經.曹風.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身以徜徉。」
2.蘸、沾。如:「膏筆」、「膏墨」。元.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題紙散下來了,俺子索磨的墨濃,膏的筆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濃稠的東西。
    例如:豆油膏 tāu-iû-ko(醬油膏)、藥膏 io̍h-ko。
  2. [形] 濃稠的樣子。
    例如:早起時拄起來目屎足膏的。Tsá-khí-sî tú khí-lâi ba̍k-sái tsiok ko--ê. (早上剛起來眼屎很濃稠。)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o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