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臘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ˋ
部 + 15 畫 = 19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農曆(陰曆)十二月。如:「臘月」、「臘八」。
  2. 鹽漬後風乾或薰乾所製成的。如:「臘肉」、「臘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臘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臘祭本指古代於歲末祭祀眾神的祭名,現借指農曆十二月。
    【例】臘八、臘月
  2. 醃製的魚、肉類。
    【例】臘肉、臘腸、臘味
  3. 僧侶受戒後,每過一年為一臘。
    【例】這位禪師今年壽八十二,臘六十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歲終時合祭眾神的祭祀。《說文解字.肉部》:「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閉門不出入,猶用漢家祖臘。」
2.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唐.李頻〈湘口送友人〉詩:「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鏡花緣》第七回:「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
3.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
4.醃製的肉類。如:「燒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li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