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臭氧 - 教育百科
ˋ
ˇ
chòu yǎ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òu yǎng
解釋:
  1. 氣味刺激難聞的氧,淡藍色,溶於水。由氧氣受摩擦或通電而生,雷鳴時,空氣中常產生。可用為漂白消毒劑、氧化劑、殺菌劑等。
    【例】臭氧可用來消除水中令人討厭的氣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臭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òu yǎng
解釋:
分子式為O3,為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具有特殊氣味,無色,溶於水。由氧氣通電而生,雷鳴之際,空氣中因閃電常產生臭氧。可用為漂白消毒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臭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zon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O3,分子量約為48,氧的同素異性體。比重(氣體)1.658,沸點-111.9℃,凝固點-192.7℃,氧化電位-2.07V,主要吸收波長2535Å,分子是二等邊三角形,頂角116.79°,二邊相等的0-0間隔0.127nm,氣體對水100ml的溶解度是49ml(0℃下)。低濃度時無色,高濃度時呈現藍色。藉氧或空氣受紫外線、輻射線照射或放電而生成;常溫下會徐徐自行分解變成氧。其特性為氧化力特強,在常溫下會將銀及汞氧化成氧化銀及氧化汞;通入碘化鉀溶液則會游離出碘分子,此反應常使用於臭氧的定量。但對於大氣中微量臭氧之定量方法係採用和乙烯發生反應的化學發光法與紫外線吸收法(254nm)。因其氧化力強,所以常用於漂白、氧化、殺菌等水處理程序和化學合成。臭氧具毒性,空氣中所含臭氧量即使只有1~2ppm,只要呼吸2小時,仍會引起頭疼或胸疼;根據動物實驗,處於50~60ppm的臭氧中,即使短時間也對人體有害而發生危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臭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