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芭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llet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Ballet一詞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Florence)。意指含有戲劇內容的舞蹈。Ballet為Balletto的複數,義大利語Balletto即「舞蹈」之意〔見巴利托(Balletto)〕,原意並無戲劇之含意,十四、十五世紀間,盛行於米蘭與翡冷翠等地區的權貴之間,是屬娛樂性之社交舞又稱為「Balletto」,直至十六世紀初,佛羅倫斯的凱薩琳.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s)公主,自義大利嫁到法國成為華洛斯(Valois)王朝、法王亨利二世的皇后時,她將各種義大利藝術帶進法國宮廷,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義大利貴族、富賈最喜愛的餘興節目 ── 芭蕾(Ballet),此時期芭蕾尚未有明顯的戲劇情節,只是一種結合音樂、舞蹈、詩歌、默劇、雜耍、鬧劇……於一堂的綜合性節目,在政治上卻具有突顯法國宮廷財勢與國威的目的,以集錦的方式將各種娛樂性節目匯集在一起,然後冠於一個具有政治意涵的標題,旨在討好皇家與貴族,而且參演人員也是以皇親貴族和仕紳名流為主。凱薩琳皇后的曾孫法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最熱衷此道的國王,他在舞蹈中所扮演的角色,永遠是解救眾人的「太陽神阿波羅」,此間深深影射「君權神授」的專制思想。第一齣含有劇情的芭蕾舞劇,是1581年10月15日所推出的《皇后喜舞劇》(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首演於羅浮宮波本廳中。為慶賀法王亨利三世(Henri Ⅲ)的表兄喬耶斯公爵(Duc de Joyeuse)與皇后露易絲(Louise)的妹妹瑪格麗特(Marguerite de Lorraine)的婚盟而製作。由當時皇太后凱薩琳.梅迪西委任來自義大利的鮑喬尤(Balthasar de Beaujoyeux, 15??-1587)編作,以希臘神話《西爾瑟》(Cirece)為主題,它成為芭蕾舞劇之濫觴。此後一齣比一齣輝煌的芭蕾舞劇相繼出爐。今日「Ballet」一詞被通用於所有的戲劇性舞蹈,以美國現代舞名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為例,她就經常稱自己的舞作為Ballet。
參照:
盧原英了《舞劇與古典舞蹈》1985、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芭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