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茄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5 畫 = 9 [一]jiā[二]qié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高約六十至九十公分。葉為橢圓形或卵形,互生。開淡紫或白色花。漿果為暗紫色,間亦有呈白色者。果實內有芝麻大小的子。

注音:
解釋:

譯音用字。如:「雪茄」、「茄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茄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é
解釋:
  1. 植物名。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原產於印度。高約六十至九十公分。葉成橢圓形或卵形,互生。開淡紫或白色花。漿果暗紫色,間亦有呈白色者。果實中間有瓤,瓤中有如芝麻大小的子。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解釋:
  1. 荷莖。
  2. 譯音用字。
    【例】雪茄、茄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é
解釋:
[名]
植物名。茄科茄屬,「茄子」之簡稱,參見「茄子」條。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解釋:
[名]
1.荷莖。《文選.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茄密倒植,吐被芙蕖。」
2.譯音用字。如:「雪茄」、「茄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Solanum melongena
描述:
草本至亞灌木,被星狀毛,枝莖偶具刺。葉卵形至長橢圓卵形,長8-18 cm,寬5-11 cm,被毛,淺波狀或深波狀圓裂。孕花單生,不孕花蝎尾狀總狀花序而與孕花並出;萼片具皮刺,花瓣藍色或紫色,長4-18 mm。果紫色或白色,圓柱形或球形。

分布:
全島低海拔栽培及逸出。</p>
作者: 劉和義, 楊遠波, 施炳霖, 呂勝由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ô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瓜果類。果實稱「茄子」,多呈細長條狀,皮深紫色,也有白、綠、黃等色,可炒食或煮食。
  2. [名] 男性生殖器官的借代。
音讀: ka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