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莢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7 畫 = 11 jiá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一種植物果實的類型。由單心皮的雌蕊發育而成。成熟時,果皮乾燥並沿兩邊裂開;裂開後,果皮成對稱的兩片。豆類植物的果實,大都如此。如:「豆莢」、「皂莢」、「榆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1. 一種植物果實的類型。由單心皮的雌蕊發育而成。成熟時,果皮乾燥並沿兩邊裂開;開裂後,果皮成對稱的兩片。豆類植物的果實,大都如此。
    【例】豆莢、皂莢、榆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名]
1.「莢果」之俗稱,參見「莢果」條。如:「豆莢」、「皂莢」。
2.榆科榆樹之乾燥「翅果」和十字花科之「角果」,古時亦混稱「莢」。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情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宋.范成大〈初夏〉詩二首之一:「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飛來。」也稱為「莢果」。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莢成僖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指豆類植物的果實。
    例如:豆莢 tāu-ngeh。
  2. [量] 計算香蕉或豆莢類植物果實的單位。
    例如:一莢塗豆 tsi̍t ngeh thôo-tāu(一莢花生)。
  3. 莢(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