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蒿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10 畫 = 14 hā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茼蒿: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葉互生,邊緣有不規則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花黃色或白色。嫩莖及葉可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o
解釋:
  1. 菊科艾屬植物的通稱。草本或灌木。頭狀花序,數多,簇生,綠黃色,僅具盤花。葉互生,常分裂,為綠色、灰綠色或銀白色。具苦味或香味。可入藥。如白蒿、青蒿、香蒿。
  2. →茼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o
解釋:
[名]
菊科艾屬植物的通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青蒿、白蒿等數種。《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為蒿。」晉.郭璞.注:「醜,類也。春秋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
[動]
消失、消耗。通「耗」。《國語.楚語上》:「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樂而有遠心,其為惡也甚也。」三國吳.韋昭.注:「蒿,耗也。」
[形]
氣體蒸出的樣子。《禮記.祭義》:「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萋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漢.鄭玄.注:「蒿,謂氣烝出貌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