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蔡邕 - 教育百科
ˋ
cài yō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ài yōng
解釋:
人名。(西元13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也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著有《獨斷》、《蔡中郎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蔡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浩博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蔡邕字伯喈,東漢陳留圉人;自幼事母至孝,又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為鄉里稱道。邕本博學,嘗拜太傅胡廣為師;又喜好辭章、數術、天文,於音樂尤為擅長,善於彈琴擊鼓。靈帝建寧三年(170),邕被徵召入司徒橋玄府中,玄對之甚為敬重;後補河平長,升為郎中,校書東觀;嗣再升議郎。
  蔡邕認為由於經典書籍離古聖先賢著書之日已經久遠,文字多有謬誤,而儒者又往往穿鑿附會,疑誤後學,因於熹平四年(175),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准其所請。邕於是親自書寫於碑上,並請工人鐫刻立於太學門外,俾後生晚學有所取正。碑立之後,前來觀看及摹寫的,車乘每日千餘輛,街道為之阻塞。
  邕晚年被陷害得罪下獄,得中常侍呂強代向靈帝求情,獲得減免死罪,與家屬一同被流放到朔方;其仇家陽球派人於途中追殺,刺客反被邕義氣感動,沒有刺殺他,陽球又賄人毒害蔡邕,被賄者亦反而向蔡邕警告,故均能倖免於難。邕於次年獲赦返鄉,途中又遭小人密告陷害,於是亡命江海,有十二年在吳。
  中平六年(189),靈帝去世,董卓為司空,以邕有才學特徵召他,邕稱病不赴,董卓大怒,又派人再請,當不得已到任,頗受董卓禮遇,三天之間,連遷三官。獻帝初平元年(190),又封為左中郎將,隨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董卓雖重邕才學,但個性剛愎自用,於言很少聽從。後董卓被誅,邕與司徒王允坐談,嘗感嘆董卓之死,觸怒王允,下廷尉治罪;邕請求處以黥首刖足之罪,以免一死,俾繼續完成漢史。士大夫亦多為邕求情,但不為王允接受,邕遂死於獄中,享年六十一歲。
  蔡邕所撰集漢代的文章,未被收錄;所作〔靈紀〕及十意,暨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亂,亦多湮沒亡佚;而所著詩、賦、碑、誄、讚、連珠、箴、弔、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埶〕、祝文、章表、書記共四百篇,則流傳於後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蔡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