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蕈珊瑚科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蕈珊瑚科有個體型與群體型類別,行固著或游離(free-living)生活;其中個體型的珊瑚蟲是現生珊瑚中最大的,尤其是蕈珊瑚Fungia的單體直徑可達50cm以上。傳統分類系統中,蕈珊瑚科除珊瑚蟲較大外,是以珊瑚隔片與肋片間發達的複合聯桿(compound synapticulae)與其他石珊瑚類作區別(Hoeksema, 1989);但根據近年分子親緣關係的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絲珊瑚科Siderastreidae的沙珊瑚(Psammocora)、星珊瑚(Horastrea)、異星珊瑚(Anomastraea)、篩孔篩孔珊瑚(Coscinaraea)等,以及原屬菊珊瑚科Faviidae的黑星珊瑚(Oulastrea)與柔星珊瑚(Leptastrea),都應歸入蕈珊瑚科;因此,對於新的蕈珊瑚科在科等級的代表性特徵概述,有必要就所有種屬的形態與細部構造,做全面性的分析比較與修正。本科現生珊瑚的珊瑚蟲通常個體較大,可適應於沉積物較多或者較為混濁的海域;所有單體型和少數群體型的蕈珊瑚類可行游離生活,大多棲息於砂底質,具有膨脹珊瑚蟲以脫離被沉積物掩埋的能力;除了較重的種類與行附著生活的類別之外,大多數的蕈珊瑚類都可以運用脹大觸手與體腔的方式做有限度的移動,也可在珊瑚體傾覆時自行轉回正面。最早化石紀錄為中生代白堊紀。
知識 1:
石珊瑚目Fungiidae蕈珊瑚科  蕈珊瑚科有個體型與群體型類別,行固著或游離(free-living)生活;其中個體型的珊瑚蟲是現生珊瑚中最大的,尤其是蕈珊瑚Fungia的單體直徑可達50cm以上。傳統分類系統中,蕈珊瑚科除珊瑚蟲較大外,是以珊瑚隔片與肋片間發達的複合聯桿(compound synapticulae)與其他石珊瑚類作區別(Hoeksema, 1989);但根據近年分子親緣關係的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絲珊瑚科Siderastreidae的沙珊瑚(Psammocora)、星珊瑚(Horastrea)、異星珊瑚(Anomastraea)、篩孔篩孔珊瑚(Coscinaraea)等,以及原屬菊珊瑚科Faviidae的黑星珊瑚(Oulastrea)與柔星珊瑚(Leptastrea),都應歸入蕈珊瑚科;因此,對於新的蕈珊瑚科在科等級的代表性特徵概述,有必要就所有種屬的形態與細部構造,做全面性的分析比較與修正。本科現生珊瑚的珊瑚蟲通常個體較大,可適應於沉積物較多或者較為混濁的海域;所有單體型和少數群體型的蕈珊瑚類可行游離生活,大多棲息於砂底質,具有膨脹珊瑚蟲以脫離被沉積物掩埋的能力;除了較重的種類與行附著生活的類別之外,大多數的蕈珊瑚類都可以運用脹大觸手與體腔的方式做有限度的移動,也可在珊瑚體傾覆時自行轉回正面。最早化石紀錄為中生代白堊紀。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蕈珊瑚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石珊瑚目
中文科名: 蕈珊瑚科
中文綱名: 珊瑚蟲綱
中文門名: 腔腸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地質年代: 第四紀全新世﹝Holocene, Quaternary﹞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cleractinia
拉丁科名: Fungiidae Dana, 1908
拉丁綱名: Anthozoa
拉丁門名: Coelenter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