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薯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13 畫 = 17 shǔ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番薯: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爬行於地面,葉片呈裂掌形或心臟形,互生。地下有塊根,呈橢圓形,兩端較尖,皮紫肉紅,亦有皮灰肉白,或皮白肉黃多種。七、八月時,開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狀的合瓣花。除塊根可供做食糧,加工製成澱粉及粉絲外,亦可作為酒精、燒酒、醋、醬油等釀造原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解釋:
  1. →番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解釋:
參見「番薯」、「馬鈴薯」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î/ts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塊根類植物的通稱。
    例如:番薯 han-tsî、豆薯 tāu-tsî。
音讀: ts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