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藥物濫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bstance Abuse
作者: 毛國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藥物濫用可以定義為:未經醫師的處方而私自使用藥物或使用非治療所必要的藥物。藥物濫用對身體健康最直接的影響是對藥物產生心理依賴(psychological dependence)。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後,突然停止使用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像若有所失,有股再度去使用藥物的衝動,這種現象便是藥物濫用所造成的心理依賴。
  依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三版修訂版(DSM-Ⅲ-R, 1987)之界定,精神作用物質濫用(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之診斷標準包含以下三項:(1)至少有下列情形中之一種不適當的使用精神作用物質行為存在:①儘管已知道使用此物質會引起持續性或復發性的社會、職業、心理或身體健康問題或使其惡化,仍持續使用;②在有危及身體的情況時(如在有中毒現象時開車),仍一再的使用此物質。(2)以上所述某些症狀持續至少一個月,或在長時間中重覆的發生。(3)不符合精神作用物質依賴(psychoactive substance dependence)之診斷標準。
  藥物濫用有別於藥物使用(drug use)與藥物誤用(drug misuse)。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界定,「藥物使用」指的是「使用藥物是為了藥物預防或治療的目的,且劑量、使用頻次及方式適當」;「藥物誤用」是指「使用藥物是為了藥物預防或治療的目的,但劑量、使用頻次或方式不適當」;而「藥物濫用」是指「任意使用藥物是為了獲得藥物特定藥效的目的,在此情況下,將造成個人健康及能力功能上的傷害」。
  藥物濫用的另一影響,是對藥物產生「藥物依賴」(drug dependence)的現象 。藥物依賴乃是生理上的依賴(physiological dependence),它往往會出現兩種症狀。一為耐藥性(tolerance),即長期使用藥物後,藥效會降低,因此必須繼續服用,並增加其藥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另一為脫癮現象(withdrawal),此種現象是長期服用藥物後,當藥量減少或停止使用時,所產生的生理症狀,諸如全身無力、憂鬱、坐立不安、情緒低潮、暴燥易怒等。若大量的使用後再停止,還可能會產生幻想、懷疑、妄想、興奮等症狀。由此可見藥物濫用對身心影響之嚴重性。
  常被濫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煙毒類:鴉片、嗎啡、大麻、古柯鹼等系列毒品。
  2.麻醉藥品:煙毒類、麻醉藥、潘他唑新及安非他命系列等藥物。
  3.禁藥類:美達瓜隆(Methagualone, 俗稱白板)、麥角醯(L.S.D.)及其他未經合法製售及公告為禁藥者。
  4.管制藥品:安眠鎮靜劑、巴比魯酸鹽類(如西可巴比安Secobarbital, 俗稱紅中)、亞硝基戊酯(Amylnitrite)等藥品。
  5.非藥物類:強力膠、各類有機溶劑。
  上述藥物種類繁多,不過目前臺灣地區青少年當濫用之藥物以強力膠、迷幻藥、速賜康及安非他命為主。
  藥物濫用是一項牽涉很廣的健康問題。它牽涉到藥物、用藥者和用藥的情境。若欲有效防範藥物濫用,必須將此項「三角關係」加以破除。經由有效控制違禁藥物,加強藥物教育、宣導及輔導等,塑造無「藥」的環境,讓國人免受藥害,活得更健康、更安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藥物濫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