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蘭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nk, Otto
作者: 何東墀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蘭克(1884~1939)係奧國心理學家,把精神分析理論擴展到傳奇、神話、藝術和創造力等領域,並提出焦慮性神經症係根源於個體出生時的心理創傷。蘭克出身貧苦,就讀於中間專業學校。白天在機器廠做工,晚上練習寫作。蘭克讀佛洛依德(S. Freud)的〔夢的解釋〕一書後,受激勵而寫成〔藝術創作〕(1907)一書,試圖用精神分析原理來解釋藝術。這本書引起佛洛伊德對他的注意,幫助他進入維也納大學。一九一二年獲該校博士學位。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四年負責編輯〔國際精神分析雜誌〕。一九一九年創辦一家出版社,專門出版精神分析書籍。一九二四年出版〔出生的創傷〕(The Trauma of Birth)一書,造成與佛洛伊德和其他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成員之間的決裂。為此被開除會籍。書中提出,嬰兒從子宮內出生到外在世界的變化,能引起嬰兒嚴重的焦慮。這種焦慮可表現為焦慮性神經症,並持續至成人時期。蘭克根據其出生創傷說設計了一種新的治療技術,建議精神分析醫師應直接了解這種與出生有關的焦慮,幫助患者在一個有限的治療期內度過這種焦慮。他認為在傳統的精神分析中,患者不願結束分析,因中止治療類似於親人分離(分離象徵自子宮出生),故精神分析醫師必須使患者像斷奶一樣,逐漸脫離這種治療關係。一九三○年代,蘭克提出意志是人格發展中的主導力量,對於控制和使用一個人的本能驅力,意志能成為積極的力量。精神分析期間,患者不願中止治療乃是這種意志的表現,而不是固有的消極因素。他試圖將此用於引導患者的自我發現和發展,而不是像佛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家那樣企圖消除患者的這種心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蘭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