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蛙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6 畫 = 12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種兩棲的脊椎動物。四肢發達,前肢短小,後肢強大,趾間有蹼,善於游泳和跳躍。喜歡住在陰溼的地方。冬天有冬眠行為。吃害蟲,有益農作。卵生,幼稱「蝌蚪」。
  2. 蛙人:從事水底活動的潛水人員。
  3. 蛙式:一種模仿青蛙在水中游動的游泳方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脊椎動物兩棲類的通稱。幼稱「蝌蚪」,長大後,體型短闊,前銳後廣,滑潤無鱗,可行氣體交換,無頸無尾。四肢發達,前肢短小,後肢長,趾間有蹼,善於游泳和跳躍。喜居陰溼地。有冬眠行為。種類多,如青蛙、牛蛙、樹蛙等。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脊椎動物兩棲類的通稱。體短闊,前銳後廣,滑潤無鱗,可行氣體交換,且無頸無尾。四肢發達,但前肢短小,後肢長,趾間有蹼,為游泳之用,喜居陰溼地。冬季有冬眠行為。種類多,常見的有青蛙、牛蛙、樹蛙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a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