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血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0 畫 = 6 xiě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血液:動物體內的紅色體液。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所組成。
  2. 表同一祖先的。如:「血統」、「血親」、「血緣」。
  3. 勞力、精神。如:「心血」、「血汗」、「血本無歸」。
  4. 剛強、強烈。如:「血性」、「血氣方剛」。
  5. 紅色。如:「血紅」、「血色」。
  6. 血盆大口:形容嘴大。如:「她那血盆大口,看了真嚇人!」
  7. 血口噴人:以惡言或不實的言語害人、侮辱人。如:「你說話要有根據,不要血口噴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ě
解釋:
  1. 高等動物體內脈管所含的紅色液體。從心臟流出,循環全身,有分配養分、輸送廢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例】輸血、捐血
  2. 有血緣關係的。
    【例】血統、血親
  3. 赤誠、熱烈。
    【例】血性男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ě
解釋:
[名]
1.動物循環系統的體液之一,可循流全身,輸送氧、養分及代謝物。英文為blood。
2.眼淚。漢.李陵〈答蘇武書〉:「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唐.顧況〈傷子〉詩:「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用鮮血沾染。《荀子.議兵》:「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形]
1.有血緣關係的。如:「血統」、「血親」。
2.剛強、熱烈。如:「血性男兒」、「血氣方剛」。《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注音:
漢語拼音: xuè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動物體內脈管所含的紅色血液。
    例如:貧血 pîn-hiat、血緣 hiat-iân。
音讀: hueh/hu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動物體內脈管所含的紅色血液。
    例如:流血 lâu-hueh、補血 póo-hueh。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