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褶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hl's Flying Gecko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Ptychozoon kuhli (Stejneger, 1902)
形態:
全長最大約有15公分;頭大形,全身都非常扁平,在其頭部、腿部、趾及尾的兩側都有大而明顯的皮瓣,身體兩側具有皮褶,皮褶展開寬度約可達身寬的一半,尾部皮瓣呈粗鋸齒狀很寬且與體軸呈垂直,末端呈寬鈍形且皮瓣癒合無鋸齒,趾頭成湯匙狀,有發達的蹼膜,體背面有疣鱗,雄性個體具肛前孔,體背側面為棕色或灰棕色,雜有暗棕色波形斑紋。
分布:
東南亞及印尼一帶。
生態習性:
棲息於熱帶雨林區;喜於樹上活動;遇危險時會利用身體各部分的皮瓣,並張開體側的皮褶由枝頭躍下,充分利用空氣的氣流作短距離的滑翔到另一棵樹;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本種為卵生,雌性個體會將卵產於樹縫或樹皮下,每次可產2個卵,約10週後孵化。
目: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T0000000614--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T0000000615--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褶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