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褾 - 教育百科
ˇ
部 + 11 畫 = 17 bi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o
解釋:
[名]
袖端。《廣韻.上聲.小韻》:「褾,袖端。」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論書表》:「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紗裓,著詣子敬,子敬便取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同。」
[動]
裝潢書畫。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三.書畫褾軸》:「南唐則褾以迴鸞墨錦,籤以潢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卷軸的右端開頭的部分常露在外面,容易污損破壞,所以比較重要的書籍,就用其他質料粘連於卷首,以資保護,叫做褾,俗稱包頭。褾的材料通常用紙,也有用絲織品的,如綾羅絹錦等等,顏色也各有不同。武平一〔徐氏法書〕記載唐太宗所裝的都是紫羅褾,梁朝所裝的為青綾褾,安樂公主用黃麻紙標。當卷軸演變成冊葉形式後,這褾便成為書冊的封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