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要妙 - 教育百科
ˋ
yāo mi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miào
解釋:
精微美好的樣子。《文選.成公綏.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唐.沈既濟《任氏傳》:「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不止賞玩風態而已。」也作「要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要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要妙是深遠的樣子,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意思是說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老師,不善良的人則是善良的人教導的對象。如果不能尊敬禮遇老師,不能愛護憐惜受教的人,雖然自認為明智,實際上卻是大不智。若能明白這道理,便算得上把握了深遠玄妙的大道了。「要妙」一辭河上公解作「微妙要道」,〔老子校釋〕的作者朱謙之與〔老子正詁〕的作者高亨都認為「要妙」的「要」通「幽」,「幽妙」就是深妙的意思。
  「要妙」之道承自「襲明」之理(參目「襲明」),「襲明」是智慧的表現,老子認為德行完美的人善於救人救物,在聖人眼中沒有棄人棄物(沒有無用或不可救藥的人);「要妙」則是粗略地將人分為兩類,一類善良,一類不善良,這兩類人前者可貴,後者可愛。所以嚴幾道說:「人二,善不善而已。吾能貴愛之,天下尚有棄者乎?」如果能敬禮善人,愛惜不善的人,天下就沒有 「棄人」了。「要妙」就是聖人體會的無私之理;把握要妙之道的人視智愚賢不肖皆有可取之處,智者賢人固然是可貴的教師,愚昧不肖的人正是施教的對象,具備成善的潛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要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