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 - 教育百科
ˋ
rèn z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èn zhī
解釋:
  1. 心理學上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而對事物產生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
    【例】他對這個議題有所認知,因而在會議上意見中肯,贏得不少掌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認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èn zhī
解釋:
個體知覺、記憶與運用訊息的歷程,包括注意力、記憶、知識呈現、問題解決、決策、語言溝通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認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on
作者: 鄭芬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是近代心理學中日益受到重視的概念;唯不同的學派,對「認知」一詞有不同的解釋。根據完形心理學的觀點,認知是個體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內在歷程;強調要能了解刺激與刺激之間的關係,才能產生頓悟,以解決問題。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則視認知為了解或認識內外環境的心理歷程,藉由調適與同化等認知運作,促使認知的發展,同時也是心智結構的發展。就認知心理學的訊息處理論而言,認知是指個體接收訊息與使用訊息的心理歷程,因此認知歷程包括:訊息的輸入、轉換、儲存、提取檢索、與應用等等。認知的處理模式可為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或二者交互。訊息可平行處理或系列處理;前者指一次同時處理好幾個訊息;後者則一個接一個按某種邏輯順序進行。就意識狀態而言,認知可在意識控制下進行,也可在無意識的情形下運作;前者是控制式的認知處理,後者則是自動化的認知處理。
  近代學者對認知採較廣義的定義,主張認知是個人經由意識活動對刺激了解與認識的心理歷程。因此認知主要有兩個向度:其一是認知歷程,其二是認知能力。近代認知心理學對認知歷程有詳細的研究可供參考,而認知能力如思考推理、知覺注意、邏輯判斷、計畫監控、問題解決、記憶提取、想像創造等心智技巧都是認知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教學心理學中,教學目標包括學習的三個層面:認知的、情意的、和動作技能的。認知的教學目標指的是知識的獲得與心智能力的養成,在現代教育中是相當受重視的一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