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表 - 教育百科
ˋ
ˊ
ˇ
kè chéng bi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è chéng biǎo
解釋:
學校中各班一週課程的表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課程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edule
作者: 林瑞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表又稱「功課表」或「作業時間表」,是每週的教學程序表,也是師生在學校內活動的順序依據。
  課程表的設計和應用,要和教學方法相配合,如核心課程是在若干科目中選擇幾個認為重要的學科合併成為一個範圍極為廣闊的科目。
  司琦在〔課程導論〕中指出,編排課程表應考慮下列因素:
  1.科目性質:有些科目偏重思考,有些科目偏重欣賞、發表或練習;學習同一性質的科目,不宜連排。
  2.學生學習:學生的一天,從起床、早餐、上課、午餐、休息後又上課,接著開始課外活動。心理學家認為,一天中上午九時和下午三時學習效率最高,其前後逐漸走下坡;在學習效率高的時間宜排用腦的科目,其他時間宜排藝能科目。
  3.教師教學:編排課程表亦應顧及教師任課時間分配,勿過於集中,以免影響教師健康及難作教學準備。
  4.教學設備:在充分利用專科教室和專用場地的原則下,應避免使用時發生衝突,故排課程表時應予注意。
  學校教務單位為實施課程,須安排每週課程表。通常以四十分鐘或五十分鐘為一節。為因應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的需要,可採用每節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為單位的彈性課程表(flexible schedul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