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rriculum Planing
作者: 蔡清田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計畫是從計畫的角度來觀察課程發展與課程設計的工作,即是指課程工作者根據社會文化價值、學科知識與學生興趣,對課程目標、內容、方法、活動與評鑑等因素作的一系列選擇、組織、安排之規劃。
  課程計畫的層次可能是全國性的、地區性的,也可能是學校性的或班級性的。因此課程計畫者,可能是學科專家、教育行政人員、課程專家,也可能是學校行政人員或是班級任課教師。
  課程計畫所重視的問題,主要包括下述各項:
  1.課程工作者應採取何種途徑以建立擬訂教育目標所需具有的價值的原理原則?
  2.課程計畫包括那些要素?其要素間的關係如何?
  3.課程計畫人員應透過何種方式以表達陳述課程目標?
  4.課程計畫的歷程中,應該涉及那些單位的人員?這些成員間所代表的利益與價值為何?
  課程計畫至少包括下述三種途徑:
  1.泰勒(R.W. Tyler)在〔八年研究〕(The Eight Year Study)所發展出來的目標模式(objectives model)。
  2.史登豪斯(L. Stenhouse)在〔人文課程方案〕(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所規劃之歷程模式(process model)。
  3.勞頓(D. Lawton)所倡導之文化分析途徑(cultural analysis)。
  課程計畫的要素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方法與活動,以及課程評鑑的工具和程序。由於課程計畫強調計畫的內容要素和規劃的程序,因此對於課程發展和設計工作有促進其精緻化的效用,而且課程計畫強調課程計畫人員的責任,希望課程工作者能夠慎思熟慮、仔細選擇組織安排課程的各種要素,提供學生優良的學習機會,以幫助學生獲得繼續性、程序性及統整性的學習經驗。
  總之,課程計畫乃是透過計畫來界定課程的意義及其內涵,強調「預先規劃」的觀點,認為課程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事前加以規劃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經過周密的計畫,規劃優良的學習內容與方法,達成預期的學習結果,此為課程計畫之優點。然而課程和教學是一體的,不能單從課程計畫來了解教學的複雜過程,更難預測千變萬化的學習結果,因此課程計畫往往只重視正式的、理想的或文件上運作的課程,不易探討教師知覺的課程或學生的經驗課程,甚至忽略了潛在課程之探究,此為課程計畫的一些限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