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順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quence of Curriculum
作者: 簡紅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順序指課程內容呈現的次序。泰勒(Ralph Tyler)認為順序係指每一繼起的經驗雖然建立在前一經驗上,但應對同一題材做更廣、更深的處理。順序是學習先後的問題,亦即那些內容該先教,那些該後教。課程順序如果排列妥當,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用來決定課程順序的規準來自於對學科結構以及學習心理所持的觀點。
  就學科結構而言,順序會隨內容的組織原則而不同。順序性通常指內容的垂直組織,因此一些垂直組織原則可用來闡釋決定課程順序的規準。一些比較常用的原則為:
  1.從簡單到複雜:此原則可見諸於生物、化學和文法。在此,順序為由簡單的下層元素到上層的複雜結構,如化學科的內容常常是從元素開始而向複雜的有機化合物。
  2.先備能力:先備能力也用來決定課程的順序。此原則對一些內涵原則與法則的學科相當普遍。如地理、物理和幾何。學科原則的相依性決定何者須先學,如幾何定理的邏輯關係決定了教材呈現的先後順序。
  3.整體到部分:此組織原則可見諸於地理科。地理常常先從世界地理開始。是了解整體世界,如四季氣候的變化,會使部分之了解成為可能。
  4.年代:在歷史科,年代順序自然是內容的組織原則。因為歷史傳統上被認為是過去事件的結構。學習者先學習事件發生的先後,則有助於了解事件的因果關係。
  5.學習者的發展階段:學習者的發展階段也可做為課程內容順序的基礎。如皮亞傑(Jean Piaget)所提出的四個認知發展階段:感覺動作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以及郭爾保(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判斷發展階段,都建議課程安排之順序應該配合學生的發展階段。
  塔巴(Hilda Taba)建議課程組織除了妥善安排內容順序之外,也要注意處理內容所需的技能,亦即要注意過程而不只是內容。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順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