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諮商 - 教育百科
zī shā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ī shāng
解釋:
  1. 商議。
    【例】諮商談判
  2. 一種心理輔導歷程。專業諮商員,在與當事人直接面對面的情境下,根據需要,協助其解除心理困惑,面對現實,並得到內在自發性的成長。
    【例】學校的輔導中心是特地為了與學生面對面的諮商溝通而設置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諮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ī shāng
解釋:
1.商議。如:「諮商談判」、「高層官員諮商」。
2.一種心理輔導的歷程。專業諮商員在與案主直接面對面的情境下,根據需要,協助其解除心理困惑,面對現實,並得到內在自發的成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諮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unseling
作者: 劉焜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諮商由Counseling翻譯過來,譯名有心理商談、啟諮、輔諮、導談、商量、協談多種,目前多採用「諮商」一詞。
  諮商是指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去改變正常人的行為與觀念的人際關係。隨著諮商趨於專業化之後,諮商可以界定為:「具有專業素養與接受諮商專業訓練的諮商師對於有適應上的問題而需要得到幫助去解決的來談者,以語言做手段,藉由晤談去幫助其解決問題的過程。」換言之,諮商有兩個人(個別諮商)面對面晤談,其中的一個人是有適應上的問題者,稱為來談者或當事人(client),另外一個人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家,稱為諮商師(counselor)以語言為媒介去幫助對方。
  諮商與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不同之處,在於心理治療是以矯治病理的人格為目的,諮商則以具有問題的正常人為對象。諮商與社會工作(social work)不同,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的實踐概念,乃專業幫助活動,諮商則以諮商室的晤談為主。因此,有些人認為諮商要與社會工作或心理治療組成小組展開援助活動。
  諮商的源流有三,即二十世紀初葉的職業輔導運動,心理衛生運動,心理測量運動,此三者匯合形成諮商的領域。直到現在,從事諮商工作者,有的涉及人格改變,有的偏於職業選擇或職業認同問題,有的則以心理測量的實施與應用為主。
  諮商的應用領域早期只以特定個人為主,現在則順應多元化社會的型態,其服務對象已擴充到家族、團體、社區、醫院等。過去偏重治療或問題解決技巧,現在則開始關心預防性與教育性的方法。
  諮商與心理治療有密切的關聯,其派別也相當可觀,如科利(Gerald Corey, 1994)所著[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所列主要派別有精神分析學派、阿德勒學派、存在主義治療、個人中心治療、完形治療、溝通分析治療、行為治療、理情治療、認知治療、現實治療等,可以預料的是諮商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將有增無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諮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