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起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3 畫 = 10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挺身往上。如:「起立」、「起來」。
  2. 上升。如:「起伏」、「起落」。
  3. 好轉。如:「起色」、「起死回生」、「一病不起」。
  4. 引發、產生。如:「起火」、「起義」、「發起」、「起疑」、「起作用」。
  5. 建造。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
  6. 開始。如:「起先」、「起初」、「從今天起」、「萬事起頭難」。
  7. 擬定。如:「起草」、「起稿」。
  8. 放在動詞之後。①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拿起」、「提起」。②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③表示承受的意思。如:「我們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9. 量詞:①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②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使身體由下往上坐立。
    【例】起立、起身、早睡早起
  2. 開始。
    【例】起訖、起筆、起頭
  3. 產生、發動。
    【例】起疑、起兵、起作用
  4. 復甦、好轉。
    【例】起死回生
  5. 提取。
    【例】起贓、起貨、起出
  6. 擬定。
    【例】起草、起稿
  7. 建築、建立。
    【例】白手起家
  8. 量詞:(1) 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
    【例】店裡來了兩起客人。 (2) 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
    【例】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站立、坐起。如:「起立」、「起來」。《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
2.起床、離開床鋪。如:「早睡早起」。《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3.始、開始。如:「起迄點」、「起筆」、「從今起」、「萬事起頭難」。《漢書.卷一○○.敘傳下》:「以述《漢書》,起元高祖。」
4.發動、產生。如:「起疑」、「起風」、「肅然起敬」。《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百邪悉起。」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5.復甦、痊癒、好轉。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癈疾。」
6.取出。如:「起貨」、「起贓」、「起出凶刀一把。」
7.出仕、舉用。如:「起用」、「東山再起」。《戰國策.秦策二》:「召公孫顯於韓,起樗里子於國。」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8.擬訂。如:「起草章程」、「起個大綱」。
9.出身。《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贊曰》:「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10.建築、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治城郭,起譙樓。」
[名]
1.詩文首句、首聯或首段。《通俗編.文學引范德機.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2.量詞:(1)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紅樓夢》第四四回:「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2)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助]
1.置於動詞之後,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只要談起女友,他便眉開眼笑。」
2.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足夠或不夠的意思。如:「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承受不起輿論壓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建造、搭蓋。
    例如:起厝 khí-tshù(蓋房子)。
  2. [動] 上漲。
    例如:五日節若到,秫米就起大價。Gōo-ji̍t-tseh nā kàu, tsu̍t-bí tō khí-tuā-kè. (一到端午節,糯米的價格就飛漲。)
  3. [動] 指使別人去進行某件事。
    例如:起人做歹。Khí lâng tsò-pháinn. (教唆犯罪。)
  4. [動] 開始。
    例如:對今仔日起,咱就是翁仔某矣。Tuì kin-á-ji̍t khí, lán tō sī ang-á-bóo--ah.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夫妻了。)
  5. [動] 表示動作的趨向、進行或開始。
    例如:起跤動手 khí-kha-tāng-tshiú(動手動腳)。
  6. [動] 指某種行為動作的發作。
    例如:起痟 khí-siáu(發瘋)。
  7. [動] 向上移動。
    例如:行起去 kiânn--khí-khì(走上去)、走起來 tsáu--khí-lâi(跑上來)。
  8. [形] 超出標準。
    例如:兩斤較起 nn̄g kin khah khí(兩斤多一些)。
  9. [動] 用在動詞後,表示有或沒有能力。
    例如:買會起 bé ē khí(買得起)、食袂起 tsia̍h bē khí(吃不起)。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