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足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lantar Arch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解剖學名詞。足骨側面從後而前之順序為:跟骨、距骨、蹠骨以及趾骨等,由堅固韌帶和肌腱等連結而成。上方凸出型的弓,形成足弓。足弓包括:外側縱足弓、內側縱足弓以及橫足弓等三種。當人體站立時,足部著地點為: 跟骨突出面; 拇指與蹠骨頭的二個種子骨; 第2∼5 蹠骨。從小腿傳下來的體重則平均由此三點分散。有完成走路和跑步時體重移動和抓地力效率的重要任務。縱足弓減少,形成扁平足。足弓增強,則形成高足弓。橫足弓如足骨排列不當,則蹠骨頭下沈或與地面接觸增強,韌帶、肌肉以及神經等,緊張而感到疼痛,形成開張足。不過如果不是天生的縱足弓平坦,橫足弓是不可能有下沈現象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足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